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新闻动态
您的当前位置

WELCOME YOUR ARRIVAL!

文博场馆研学火爆出圈,河北如何发力?
来源:河北省人民政府 | 作者:吴新光 | 发布时间: 2024-01-18 | 16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场馆研学旅行是旅游市场新蓝海,是传统旅行社转型的一个窗口。河北文博场馆研学路在何方?
每逢节假日、寒暑假、周末,国内许多地方的文博场馆人气爆棚,成为孩子们研学的最佳目的地。

专家表示,场馆研学旅行是旅游市场新蓝海,是传统旅行社转型的一个窗口。河北文博场馆研学路在何方?
预约一票难求,文博场馆研学出圈
新年伊始,水墨丹青,在石家庄火了!
1月13日,“盛世修典——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’河北特展”正式开展迎来第一个双休日。上午9时许,河北博物院的预约平台已经显示当日门票全部约满。9时30分,博物院北门入口处的队伍一直排到东大街与中山东路交口。
此次展览收录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100余幅,展出面积约3600平方米,是河北博物院近年来规模最大、展出作品最多的展览。
在现场,许多从外地赶来研学的学生及家长,这的确是一个临摹、欣赏名画的好机会。“这次看展览可不光是饱眼福看热闹,也确实长学问。河北画院的解说

特别声明:

天团给观众现场讲解,让孩子受益匪浅。
”带着6岁女儿看展的田女士特别开心。
自2023年以来,研学旅行成为热词,备受关注。河南自然博物馆每周都有不同的活动,如博物馆奇妙夜(夜宿)、暑期小小讲解员夏令营、自然大讲堂等。2023年7月,郑州市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》,今后,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,郑州计划2024年全面铺开研学旅行。
“外出研学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,展开穿越时空的追寻之旅,感受悠久历史文化底蕴。同时,在活动中可以拓宽科学视野、启迪科学灵感、点燃崇尚科学的信念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学中乐。”河南自然博物馆科普研发部主任豆敬磊说。
河南大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陈楠表示,将文化教育与研学旅行深度融合,通过文博元素的融入,创新了研学形式,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,也是华夏儿女追根溯源的情怀,更提升了青少年的智力、情感和价值观等综合素养。
研学资源丰富,文博场馆“整活”能力还需提升
《跟着课本去旅行》作者、教育部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专家郭晓晴说,河北有璀璨的历史文化、醇厚的燕赵风情,被称作浓缩的“国家地理读本”,是被低估的宝藏。
不可否认,河北文博场馆研学资源丰富,比如有河北博物院、西柏坡纪念馆、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、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、郭守敬纪念馆、张家口地质博物馆、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、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、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以及河北各地的科技馆、博物馆等。
在众多研学方式中,文博场馆研学占比较大,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。一项调查发现,河北场馆研学活动主题以红色文化、历史文化为主,研学活动开展形式以单纯参观讲解、参观讲解+趣味体验为主,研学时间短,时长以1天和半天为主。
一项调查显示,虽然河北研学场馆很多,但是放眼全国,文博场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不高,与学校间的合作较少,缺乏统一整合、宣传,场馆研学的合作统筹机制尚未形成。
“场馆研学是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分支,是发生在场馆场景内的研学旅行,是教育、旅游与场馆跨界融合的一种创新型研学旅行形式。”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曾磊说,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上的新蓝海。
如何提升研学兴趣?如何延长研学时间?
作为河南重要的文化地标,近年来,河南博物院将馆藏文物的文化IP整合进文创产品中,开发出一批精美雅致、辨识度高,还能让人了解文物、了解历史的文创产品,比如“云纹铜禁”的纹饰摇身变成了行云流水的珠宝系列;“妇好鸮尊”化身为茶具、钥匙链等日常用品。河南博物院的网红考古盲盒,将青铜器、元宝、铜佛、铜鉴、银牌等微缩文物工艺品藏入土中,盲盒里还附赠考古钻孔工具“洛阳铲”,风靡一时。
除了静态的展品,河南博物院还整出了个新活——复活华夏古乐。在乐师们的手中,七八千年前的骨笛陶埙、两千多年前编钟编磬,都发出了天籁;先秦的中原雅乐、隋唐的宫廷燕乐,都从故纸堆中活过来了……研学的学生可以触摸到那个礼乐之邦的余温。

文化体验一直是研学活动的主线,文旅、文创产业的红火,也对场馆研学形成了反哺,目前河北还缺少像《唐宫夜宴》这样的现象级IP。在整活方面,河北文博场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让文物活起来,破解“游而不学”难题
“石家庄是很有文化的一座城市,也是很有历史底蕴的一座城市,并不仅仅是一座‘火车拉来的城市’。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说,目前,石家庄文化IP定位不明,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就位于石家庄灵寿和平山。虽然说是赵国灭了中山国,其实,中山文化原本就是燕赵文化的一部分,中山文化与燕赵文化不可割裂。对学生来说,探寻古中山国都城遗址,感受石家庄2500年的历史文化,就是一次很好的研学活动。
“市场研学产品供给不足。”曾磊表示,当前国内也包括河北省场馆研学呈现“以游为主,学次之,研更次之”的倾向。
如何破解“游而不学”难题?曾磊认为,场馆研学的核心是课程设计,在研学课程设计中,要加强与校内课程的衔接。好的研学课程不应只是简单带着学生参观、体验,而应在课程设计中设定好研究主题,引导学生在参观、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充分调动学生的手、脑、眼等多个器官,使其在接受相关知识时也要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究。其次,加强对场馆资源的挖掘梳理,厘清各类资源的特点,并进行资源整合。
令人欣慰的是,2023年3月,河北省成立了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,宗旨就是联合体内部成员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,促进资源共享、信息沟通,共同推进研学游径建设,激活合作动力。
郭晓晴认为,河北是一个工业大省,也是一个文化大省,对研学资源的开发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比如河北的长城资源、大运河资源都可以进行二次开发,并进行一个很好的整合。从研学空间上来说,文博场馆应注重生动性、体验性、参与性、互动性,增加一些体验空间,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,既要杜绝学而不游,更要杜绝游而不学。
让文物活起来,此次河北博物院就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。“盛世修典——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’河北特展”专门设置了“光影丹青”沉浸式体验区——流散海外的40幅精品古画和现代数字科技相融合,为传世古画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,营造“人在画中游”的参观体验,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,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
特别声明:

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,由研学旅行网整理发布。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,共同推动研学旅行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


近期研学推荐: